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駐點中研院 推生醫發展、精準健康

發布時間: 2022-04-27

從個人化「精準醫療」邁向重視預防及保健的「精準健康」,已是全球趨勢。中央研究院今(27)日宣布,接受政府委託建置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將在院內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成立一駐點站,致力向臺北市東邊和基隆縣市募集參與者。中研院劉扶東副院長表示,高品質淬鍊而成的健康數據不但是研究者的礦山,利用各種龐大的檢體與健康相關資訊,透過演算分析,更是疾病及健康趨勢的重要觀測指數。

中研院自2012年受政府委託建置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是國內首先獲得數據保護管理和個人資訊管理雙重認證的生物庫。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駐站遍布全臺,包含離島已有逾40個駐站,深入各地推廣、蒐集資訊及生物檢體。資料庫代表人李德章表示,希望透過「第46站─中研生醫駐站」的成立,持續提供便利化的地區參與,加速邁向20萬人參與的目標,為精準健康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後盾。

截至目前為止,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已募集超過16萬人參與,並釋出超過1億8,000萬人次的資料供研究使用,至今學者以資料庫之資料已發表逾350篇國際研究報告。如臺北榮民總醫院運用資料庫於2020年發表研究,推估臺灣約近百分之一的人,即近 20 萬人帶有NOTCH3 基因上的 R544C 突變,可能造成遺傳性的腦部小動脈血管病變、增加發生腦部小血管阻塞性中風的機會。近年來,亦有研究人員透過資料庫的大量比對,可望破解與痛風相關的遺傳因素。

除了持續收案,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亦已建立長期的追蹤制度,收集參與者不同時間多次的資料,強化資料庫時序性深度,將有助了解健康疾病狀況的因果關係。李德章也強調,臺灣土地面積雖小,但族群相當多元。此資料庫可做為華人族群的代表,等於覆蓋全球 22% 的人口,為全球最具價值的生物資料庫之一。

成立迄今已逾10年,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由近百位第一線收案同仁以逾17萬小時,一步一腳印落實收案及問卷標準化作業,致力於建置既廣且深的高品質健康大數據。其中包含檢體與其環境、生活型態等資訊,佐以基因變異因子訊息,大符提升智慧醫療數據全景,期望達到解開國人長期慢性疾病之謎。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馬佳君,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Tel) (02)2652-3580 分機108,arielma@ibms.sinica.edu.tw

  • 馬安奇,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7-2565,annchi@gate.sinica.edu.tw

  • 陳昶宏,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8059,changhung@gate.sinica.edu.tw

  • 郭姵君,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8821,deartree@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