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中研院發布《臺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

發布時間: 2022-08-08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各國逐漸加強監理金融機構抵抗風險的能力,並實施新金融監理規範。在全球經濟進入一系列改革之際,臺灣的金融制度、貨幣政策及匯率政策應該如何應對?中央研究院今(8)日公布第16本政策建議書,針對資本市場資金運用的活化、中央銀行貨幣與匯率政策,以及金融政策與機制等面向,提供全面性與前瞻性的建言,盼促進臺灣的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同步前進。

本建議書指出,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整合及金融危機的不斷出現,臺灣的經濟及金融發展呈現遲滯發展現象,面臨極需改革的階段。本建議書以類似哥本哈根共識 的形式,以學術為基礎探討金融改革、央行匯率和貨幣政策,盼促進臺灣的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改善所得分配,並提高社會福祉。

本政策建議書研議小組表示,「最佳」的金融體系和監理機構有三個主要目標。首先是穩定且可預測的通貨膨脹率,和由市場決定有競爭力的匯率,以保持貨幣和金融穩定。第二是謹慎而有效地投資一國的金融資源,不將所有金融資源皆投資於高風險高報酬資產,也不是皆投資於無風險低報酬資產。第三是發展一套完善的金融體系作為增加就業和收入的來源,並為急需產業轉型的臺灣提供關鍵金融資源。

本建議書在檢視臺灣的貨幣機構和金融監理委員會的運作後,發現臺灣的貨幣和金融體系雖已達成上述第一個目標──貨幣及金融穩定,但卻以犧牲另兩個目標為代價。這不但會造成金融與經濟的發展停滯,更進一步影響整個貨幣金融系統的穩定,並使得臺灣游資氾濫。此外,資金利用效率低,也阻礙金融業的發展,更進一步導致產業轉型不足、經濟成長緩慢與實質薪資停滯。

本建議書認為,臺灣應將上述三項主要目標重新平衡,以實現央行和金融監理機構的現代化。研議小組從活化臺灣資本市場,提升央行貨幣與匯率政策制定,改善金管會前瞻性的金融監理等三大面向,具體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臺灣應效法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提升央行的獨立性、透明度與可究責性,基於系統性的貨幣政策研究,建立一個完整的動態分析架構,並提供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且應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經驗,在維持貨幣穩定的同時,可慎重評估是否將部份外匯儲備資金投入主權財富基金,在具透明度和可究責性下,此可帶動產業發展現代化,並創造就業和提升薪資收入。

第二,央行應該公佈外匯干預的歷史資料,設立全職而專業的理事,並且根據金融業的大趨勢,對數位貨幣有效地進行全面優劣評估。

第三,為金融監理及金融穩定機制之優化,應重新定位個體審慎監理及總體審慎監理主管機關及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

第四,從大數據的觀點,儘快修訂個資法以便建立完整的可攜資料權,建構更完備的數據中心,以整合及配對跨產業、跨部門、及跨國的生產商、代理商和消費者。

今日記者會由研議小組成員報告成果,包括:王平院士(召集人)、蔡瑞胸院士(召集人/視訊參與)、李怡庭院士(前召集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楊賢講座教授(委員/視訊參與)、本院經濟研究所陳明郎研究員(執行秘書)等。本院黃進興副院長、本院彭信坤秘書長、本院經濟所陳恭平所長、台灣經濟研究院吳中書董事長、政治大學經濟系王信實副教授、政治大學經濟系李文傑副教授等多位貴賓也蒞臨參與。

中央研究院就科技發展及社會重要議題,遴聘院士、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組成研議小組,針對選定議題共同研議相關策略,並公布政策建議書。就學術角度提供具前瞻性、挑戰性的思維予相關單位參考,期待引發社會對此問題的多元思辨,以利政府決策及研擬執行方案。

《臺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全文連結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陳明郎研究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02-2782-2791轉309,bchen@econ.sinica.edu.tw

  • 陳昶宏,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8059,changhung@gate.sinica.edu.tw